那么,机舱到底为何会起火呢?难道飞机上没有灭火器吗?为何需要用可乐来灭火呢?
3月20日的一架从杭州飞往香港的HX115航班,却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,让所有亲历者至今心有余悸。
当天下午12点20分,这架空客A320客机如往常一样,搭载着160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,从杭州萧山机场缓缓起飞。
信息来源:上观——2025.02.21万米高空上突然起火,乘客讲述香港航空机舱惊险经历,“大家接力用瓶装水灭火”
据该飞机上乘客说,就在飞机起飞半小时左右,空乘们开始推着餐车,为乘客分发餐食的时候。
一声惊恐的呼喊打破了机舱内的宁静:“烧起来了!”声音尖锐而急促,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由于该乘客位于飞机的后面,还没反应过来是具体哪里着火了,就只见前方行李舱中突然蹿出火苗,浓烟滚滚。
没过多久,机舱内就弥漫了大量的烟并伴随着烧焦的味道,而着火的部位也因为起了明火被找到,是飞机前排右侧的行李架内。
眨眼间,刺鼻的塑料烧焦味迅速弥漫在整个机舱,恐慌的情绪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开来。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,人们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可怕的念头,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。
白色的干粉如雪花般纷飞可奇怪的是,连喷了好几瓶,火势不仅没灭,反而越烧越大。
就在这危急时刻,一名的空乘发现,干粉灭火器对火灾效果不佳,一定要采取其他措施。
紧急之下,她来不及多想,一把抓起服务车上的一瓶可乐,飞速拧开瓶盖,毫不犹豫地将可乐倒向仍在冒烟的物体。
坐在后排的乘客们纷纷站起身来,自发地组成了一条 “人链”,将一瓶瓶矿泉水、果汁等递向前方。
当最后一丝火苗熄灭,整个机舱内弥漫着潮湿的水汽和刺鼻的焦味,但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,劫后余生的喜悦涌上心头。
为了保证各位乘客的安全,飞机成功备降福州长乐机场,消防、公安等救援人员早已严阵以待。
经调查,这场火灾的 “罪魁祸首”竟是一个被放在行李箱中正在给相机充电的充电宝。
所以导致给相机充电的充电宝热量散不出去,而锂电池在高温下环境下又极易自燃,所以充电宝就爆炸了。
锂电池起火有着起火快、威力大、难扑灭的特点,这也是为什么干粉灭火器难以将其彻底熄灭。
就在今年1月底,韩国釜山金海机场一架准备起飞的客机突发火灾,调查委员会认为,乘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导致飞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。
信息来源:极目新闻——2025.03.20“行李舱居然着火,火都蹿起来了,大家接力用瓶装水灭火……”杭州乘客讲述亲历飞机起火现场
2月中旬,菲律宾皇家航空的一架飞机也因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引发火灾,涉事乘客被罚款2万美元。
这些事故都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,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充电宝虽给生活带来便利,却也暗藏风险。
根据规定,充电宝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贴身携带,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,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。
且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,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。
信息来源:新闻晨报——要乘飞机的注意了!禁止飞行途中使用充电宝的航司增加了,新航、泰航等多家航司发布公告
这些规定是用一次次的教训换来的,每一位乘客都应严格遵守,切不可心存侥幸。
那么飞机已安全降落到了福州,其中还有不少乘客是去香港参加展会的商业人士,时间、行程都被安排的死死的。
可这事儿给乘客们带来了不少麻烦,尤其是那些去香港参加展会的人,行程被打乱,损失惨重。
除了机票费用,他们还有误工费、酒店费用和因行程变更产生的额外交通费用等。
相关工作人员透露,此次事件的责任认定较为复杂,涉及到引发火灾的充电宝携带者以及航空公司自身在安检、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责任划分。
还有有乘客指出,在灭火过程中,发现灭火器存在重量过轻的情况,怀疑其未能正常发挥作用。
尽管有专业技术人员解释,飞机上的灭火器采取了特殊设计,重量轻是正常现象,但这依然无法消除乘客心中的疑虑。
在赔偿争议不断发酵的同时,社会各界也对此事高度关注,至于后续赔偿问题,还需要等待香航给出答复。
此次事件暴露了航空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,航空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,加强对乘客携带锂电池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,同时提高机组人员的应急解决能力。